首页 | 课程介绍 | 活动纵览 | 友情推荐 | 关于我们 | 活动回顾 | 专题 | 会员中心 |
  当前位置:主页>友情推荐>智海拾贝>文章内容
瑜伽历史之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04  
瑜伽历史之旅


    瑜伽真正的历史和印度的文化史一样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3000年,那时候在印度的梧桐山谷刚刚萌发瑜伽的嫩芽。随着第一部宗教典籍《吠陀》的出现,瑜伽在文字中出现了记载。但是瑜伽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印度宗教的历史演变,瑜伽的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变,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者们大致把瑜伽的发展划分为原始时期、《吠陀》时期、前经典时期、经典时期、后经典时期四个时期。原始时期的瑜伽修炼主要以密教的方式进行,鲜见详细的记载。我们通常可以利用考古发现和吠陀经中有关描述来加以猜测,不过不是这里的主要记述范围。

一、 《吠陀》时期 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8世纪
Yuj:瑜伽最初的概念出现
“瑜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入侵加速了印度土著文明的衰落。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带来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宗教经典称为《吠陀》,引入的瑜伽的概念。《吠陀》共有四部,由咒语和以诗歌、韵文为表现形式的指令构成。前三部《吠陀》——《梨俱吠陀》、《摩挲吠陀》和《柔耶吠陀》用于婆罗门教的教士修炼,后来,第四部《吠陀》——《阿闼婆吠陀》为普通人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用的咒语。
《吠陀》中描述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瑜伽”这个词的词根Yuj也是在《梨俱吠陀》中最早被提到。《梨俱吠陀》由一系列的颂歌构成,将瑜伽定义为“约束”或者“戒律”,但是并没有提供任何系统性的体式练习。“瑜伽”再次作为一种自我约束方法在《阿闼婆吠陀》出现,但是这次瑜伽的涵义还包括了呼吸控制。《吠陀》本集之《阿达婆吠陀》介绍了一群信奉风神Rudra的教士,这些教士发现如果他们练习了一种特殊呼吸控制方法,就能将《吠陀》中的颂歌唱得更好。这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关于瑜伽最早的起源。

二、 前经典时期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
瑜伽:成为修行的方式
在早期的《吠陀》中,瑜伽仅仅是一个名词和一种刚刚出现的戒律,然而在《奥义书》(印度《吠陀》圣典的最后部分)中,瑜伽却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最早期的教义大概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至5世纪,《奥义书》几乎没有包括任何今天我们称之为瑜伽体式的东西,相反,瑜伽是指一种可以彻底摆脱痛苦的笼统的修行方法。在这一时期,有两种瑜伽教义非常风行,分别是业瑜伽和智瑜伽。业瑜伽强调宗教仪式,而智瑜伽着重对宗教典籍的学习和理解。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修炼者达到最终解脱的境界。

三、 经典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
重要瑜伽典籍的出现
最早有关具体的瑜伽冥想的教义出现在前3世纪至2世纪的《奥义书》中。
在古典瑜伽时期出现了瑜伽历史上最重要的的两部最经典著作:《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和帕坦伽利的《瑜伽经》(Yoga Sutra)。《薄伽梵歌》起源于富有启示性的文献《奥义书》,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最全面的有关瑜伽的描述。《瑜伽经》是第一本系统性阐述瑜伽的专著,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称为瑜伽之父。
《薄伽梵歌》主要涵盖了三个主题:神性;瑜伽,也就是各种与神性沟通的方式;与世界弃绝的决心。全书分为18章,后人按照18种瑜伽形式来命名。阐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王瑜伽(Raj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业瑜伽(Karma Yoga)、智瑜伽(Jnana Yoga)。王瑜伽通常是通过冥想来净化灵魂和身体,借助实现人的真实本质。奉爱瑜伽是简单的爱和奉献,代表当今一些实际情况,如崇拜不同的印度神。业瑜伽主要是在人生中执行或完成职责,而不期待回报,是一种对至上的不断地臣服。简单而言,王瑜伽可以被理解成冥想,奉爱瑜伽是宗教,业瑜伽是无私工作,智慧瑜伽是哲学或知识。
继《薄伽梵歌》之后,下一部瑜伽经典是帕坦伽利(Pantajali)的《瑜伽经》。帕坦伽利在瑜伽上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精神上的净化获得身心灵平衡和谐的状态。所以他给瑜伽下的定义是:“瑜伽是思维波动的止息。”
《瑜伽经》分三昧篇、 练习篇、成就篇和解脱篇四章,有196句箴言,大概成书于公元后2世纪,是第一本具有可操作性的针对瑜伽日常练习的书籍。书的开篇是人在社会中的处事准则,到最终开悟为止。因为帕檀迦利相信只有在导师格鲁的帮助下才能达到最终解脱,所以《瑜伽经》并不是自助练习指导书,只是作为上师们教义的辅助而存在。
《瑜伽经》集数论思想与瑜伽派修持理论之大成,规定严守“八分支”(总体组成了“八支瑜伽”)来静心,其目的是达到“独存”的解脱,回归于那无限的神我。八分支即修持瑜伽的八种方式:持戒(yama)、内制( niyama)、体位法(asana)、调息(pranayama)、制感(pratyahara)、执持(dharana)、静虑(yama)、入定(yama)。
八分支不但将传统瑜伽中的传统道德规范系统化,同时也将王瑜伽的习练做更详尽的阐述。事实上,他的“八分支”练习是王瑜伽的中心,也对印度密宗瑜伽和佛教金刚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八分支瑜伽是现代瑜伽的蓝图,以后的瑜伽修炼者们继续使用并发展了他的八分支瑜伽法,而且仍把八分支瑜伽用于获得开悟的途径。

四、后经典瑜伽时期 公元2世纪~21世纪
现代瑜伽的蓬勃发展期
这是瑜伽的蓬勃发展期,这一时期早期,对现代瑜伽影响深厚的密教坦陀罗(Tantra Yoga)瑜伽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哈达瑜伽(Hatha Yoga)。哈达瑜伽,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瑜伽形式。

(一)坦陀罗瑜伽的历史

一般认为,坦陀罗瑜伽主要从久远的密教瑜伽而来。在公元五六世纪达到全盛。与从前的瑜伽哲学有根本上的不同。坦陀罗瑜伽认为终极自由只有通过严格的苦行和冥想才能得到,利用对神尤其是对女神的崇拜取代了对业瑜伽的修炼。
坦陀罗瑜伽派的瑜伽士认为所有事物都有相对性和二重性(善与恶、热与冷、硬与软、阴与阳),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途径是将其身体中所有的相对性或二重性联结并融合起来。
帕坦伽利的确承认了锻炼身体、净化身体的必要性,但他认为人体是不洁净的,一个真正开悟的瑜伽士会尽量摆脱人群的陪伴以避免受到污染。完全相反的是,坦陀罗瑜伽派十分欣赏人的身体,他们认为身体是可以体现神性的神圣庙宇,是可以战胜死亡的工具。身体成为了获得终极自由的桥梁。坦陀罗瑜伽认为大神湿婆(Shiva)就存在于人的身体当中。
在坦陀罗瑜伽中,自然或万物的本源是性力(Shakti),就位于脊椎骨的下方。坦陀罗瑜伽认为世界并不是一个幻觉,而是神性的证明,人们可以通过对世界的体验使自己更接近于神性。
很多西方人将坦陀罗瑜伽等同于神秘的性体验。但正统的坦陀罗瑜伽士认为通过性爱交流的练习非常危险,更偏向于利用更象征性的方式使男女能量结合。他们依赖于艰苦的瑜伽体式来唤醒体内的女性力量(Shakti),并从身体中提炼出来,然后将她与位于头顶的男性力量相结合(Shiva)。坦陀罗瑜伽士都比其它的瑜伽士更加尊重女性,而且认为礼拜女神是获得最终自由的必要途径。
Key words:
所有事物都有相对性和二重性(善与恶、热与冷、硬与软、阴与阳),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途径是将其身体中所有的相对性或二重性结合起来,完美融合在一起。

(二)哈达瑜伽的历史

哈达瑜伽是当代最受西方世界欢迎的瑜伽流派,最初出现在9世纪或10世纪。尽管其理论基础十分繁琐复杂,但是哈达瑜伽只是后经典时期一个很小的不太重要的瑜伽流派。事实上,在当时的印度教中,由于迷恋于身体和神通修炼,哈达瑜伽多少有点异端的名声。哈达瑜伽的理论起源于坦陀罗瑜伽,同时还吸收了佛教、炼金术和湿婆教的因素。
像坦陀罗瑜伽一样,哈达瑜伽士相信事物的正反相对(例如男和女、热和冷、快乐和悲伤)引起疾病、痛苦和误解。哈达瑜伽的名称,“Ha”的意思是太阳,“tha”的意思是月亮,“哈达”就是太阳和月亮的结合,意味着相反相成。哈达瑜伽对两性结合的兴趣并没有像坦陀罗瑜伽那样大,它更热衷于将肉身转化为微妙的神圣的身体,因此而得开悟。
在整个后经典时期,哈达瑜伽都是一个边缘性的流派,但它产生了数量惊人的专著,创立了许多约定俗成的惯例。第一本哈达瑜伽著作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格拉克沙(Goraksha,牛护)的瑜伽士,被认为是哈达瑜伽之父。格拉克沙的最早作品是Siddha Siddhanta Paddhati,其中介绍了许多哈达瑜伽的重要概念,包括肉身是实现化身的唯一途径。斯瓦塔摩茹(Svatmarama)自称是格拉克沙的信徒(尽管他生活在几个世纪之后),他写了第二本专著——《哈达瑜伽灯论》(Hatha Yoga Pradipika),可能完成于14世纪中期。这本书描述了16种体式,大多数是莲花式的变体;介绍了多种净化术、8种调息技巧、多种特殊收束法。另一著作是《格兰达本集》(The Gheranda Samhita)。最全面哈达瑜伽著作是《湿婆本集》(Shiva Samhita),约成书于18世纪早期——大概是后经典时期的末期。它强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男性)也可以练习瑜伽,并受益于瑜伽——这个概念使早期瑜伽拥护者大吃一惊。《湿婆本集》列出了一套复杂的生理体系,命名了84种不同的瑜伽体式——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体式清单,还描述了5种具体的“生命气”(Prana)和控制这些生命气的具体技术。但不幸的是,只有4种体式有细节性描述。就像所有哈达瑜伽的学说一样,湿婆本集主张练习瑜伽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获得神秘的超能力。
当今最流行的瑜伽形式——哈达瑜伽的体式,最早是以促进健康和改变外表为重点而出现在我们的文化当中的。但是,随着练习者们对瑜伽的逐渐深入,他们所通过瑜伽获得的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会使其进入生命中更深入更精神化的境界,身体、思想和精神的共同体成为了这种强有力的转换方式。

Key Words:
哈达瑜伽不是出家人专有的修习方式,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练习瑜伽,并受益于瑜伽。

瑜伽野史:印度神的爱恨情仇
文/舜华

瑜伽的野史,也就是印度绚烂多姿的神话人物故事,以及神与神之间的爱恨情仇、神与人和魔鬼之间的正邪斗争。这里有体式来源的传说,也有关于灵性修为的故事。一切从印度至尊神奎师那开始,伴随着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另两位——湿婆和毗湿奴而展开……

瑜伽之王——湿婆的故事

湿婆是印度传说中的瑜伽之王,被称为“伟大的瑜伽行者”。也是印度的毁灭之神,相传他毁天灭地的伟大力量来自于刻苦修炼瑜伽的结果。湿婆全身涂满灰烬,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开拉喜峰上进行苦修,创造了所有的瑜伽体式。据说湿婆创造的体式原来多达840万种,分别代表了他840万个化身。按照印度教的说法,每个人从生死的轮回到求得解脱之前,必须通过这些姿势。这些姿势代表一个人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到完全超然的人,所经过的逐步演变。

鱼王传说

关于瑜伽如何来到人间,印度传说是这样解释的:传说湿婆将瑜伽的秘诀教给妻子帕瓦蒂(Parwati)时,帕瓦蒂发困睡着了,于是秘诀被潜在海里的鱼王(Matsyendranath)一一偷听去了。帕瓦蒂醒来之后勃然大怒,随即诅咒鱼王忘光一切有关瑜伽的事。但幸运的是,鱼王得到了行者戈拉克纳特(Gorakhnath)暗中相助。戈拉克纳特化成一位跳舞的女人,载歌载舞,用她的歌声帮鱼王解除了身上的魔咒。鱼王心怀感激,上岸深深鞠躬,“鱼王式”因此产生。得到瑜伽真传的鱼王后来又把瑜伽传授给人类。

我们现在练习的很多体式都来自于湿婆的故事,比如:

体式战士第一式

湿婆的妻子萨蒂是梵天之子达刹的女儿。因为一次聚会,湿婆与达刹产生了矛盾。萨蒂为了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而自焚。湿婆获知后彻底被激怒了。他拔下一根头发,变成强壮的武士维拉巴德纳(Virabhadra),命他捣毁盛典,砍下达刹的头。湿婆自己怀着丧妻之痛到冈仁波奇隐居,陷入了深深的冥想之中。据说,瑜伽体式战士第一式(Virabhdrasana I)就是为了纪念由湿婆的头发生成的武士维拉巴德纳。

舞王式

湿婆还是印度的舞蹈之王。他创造了100多种舞蹈,有的沉静而温和,有的激烈而恐怖。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恐怖舞蹈是宇宙毁灭之舞。在这个舞蹈中,湿婆充满了对岳父达刹害死爱妻萨蒂的愤怒。湿婆被随从簇拥着,击打着一种狂野的节拍,意欲毁灭达刹,并威胁整个世界。瑜伽体式中的舞王式(Natarajasana)就是献给湿婆这位舞蹈之王的。

战神室犍陀式
自从妻子萨蒂死后,湿婆一直处于冥想之中。喜马拉雅山神女帕瓦蒂被半神人们派去侍候湿婆。为了赢取湿婆的心,最后帕瓦蒂决定和湿婆一起苦修。她摘下身上所有的饰品,素面朝天,在湿婆附近的山上做了一名隐修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已经身中欲望之箭的湿婆终于注意到了她,与她共坠爱河,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不久,帕瓦蒂生下了战神室犍陀。室犍陀长大后,杀死了恶魔塔拉卡。瑜伽体式战神室犍陀式(Skandasana)就是因此而来。

印度的守护神——毗湿奴
在印度教中,毗湿奴是宇宙和所有事物的维护者。为了拯救世界、人类与诸神,毗湿奴屡次化身下凡,主要有10次化身:灵鱼、神龟、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克里希纳、佛陀和白马。
鱼式 根据印度的传说,在创世纪初期,整个地球即将被一场洪水淹没。大祸临头,毗湿奴化身成为灵鱼,去警告仍然一无所知的摩奴(印度的亚当)。灵鱼把摩奴、他的家人以及7位伟大的圣哲带到一条船上,将船牢牢地系在自己的鱼鳍上,带领他们逃过了洪灾。瑜伽体式鱼式(Marsysana)就是由此而来。

龟式

在这场大洪水中,许多神圣的宝物都被洪水卷走了,其中包括使众神用来永保青春的甘露。为了重新找回这些丢失的宝物,众神与魔鬼达成联盟,准备一同搅动无边的大海。毗湿奴化作一只巨龟潜入海底。在众神与魔鬼的合力之下,海水被搅得翻了个,从中显现出甘露和其他宝物。毗湿奴的乌龟化身被印度人视为宇宙的守护者。神圣的瑜伽体式龟式(Kurmasana)就是献给毗湿奴的乌龟化身。它使习练者的精神变得宁静、沉着,无论悲伤还是喜悦,习练者都将通过它保持镇静。

睡眠式
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就长出一朵莲花,诞生出“梵天”,并且开始创造世界。到了一劫之末,湿婆又将世界毁灭。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也随之不断循环、更新。瑜伽提示中的瑜伽睡眠式(Yoganidrasana),就是指毗湿奴在每一劫末期的沉睡。

印度的孙悟空——哈奴曼
神猴哈奴曼被称为印度的“孙悟空”。他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白银(特瑞塔)年代中,外形半人半猴,实际上是被赋予了力量的半神生物体。胡适曾经撰文,试图考证他就是孙悟空的原形。
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哈奴曼是猴子国中一员大将,具有所有的瑜伽神通。他能在空中飞行,就像孙悟空一样能腾云驾雾,最神奇的是,他一跳就能从印度跳到锡兰。哈奴曼还能能任意变形,变大变小。哈奴曼是毗湿奴第七个化身——罗摩最忠实的仆人。有一次,罗摩和妻子息达以及兄弟罗什曼那被放逐在森林里。楞枷城(现在的斯里兰卡)的恶魔罗瓦那垂涎希塔的美貌,趁罗摩和兄弟外出打猎时,罗瓦那施计把希塔掳到锡兰。哈奴曼施展他的神通本领,一步跨过了海峡,帮助罗摩救出妻子希塔。但是,在战斗中,罗摩的兄弟罗什曼那被射中一箭,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据说只有找到喜马拉雅山上一种草药才能救活他。于是,哈奴曼再显神通,一大步跨过了大海,到达喜马拉雅山,从山顶摘回草药,救了罗什曼那一命。瑜伽体式神猴哈奴曼式(Hanumanasana)就是献给哈奴曼的,一纪念他那神奇的一跃。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奥修静心中心
·国际权威瑜伽杂志《Yoga Journal
·瑜伽的不同体系解释
·瑜伽第一夫人英蒂拉?德菲
·密教瑜伽 吠陀瑜伽注释
·Sri K. Pattabhi Jois
· Indra Devi
·瑜伽历史之旅
·流派名词
·BKS Iyengar
·瑜伽史上的灵魂人物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相关文章
·瑜珈概论
· Indra Devi
·TVK Desikachar
·BKS Iyengar
·Sri K. Pattabhi Jois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瑜伽八步
·瑜伽的派别
·实用的方法《瑜伽之樹》
·灵性呼吸法
·瑜伽冥想- 一万个理由爱你
·佛陀的八正道和瑜伽的八支分法
Power by inyoga